image.php.jpg

八月初,我在蘇荷美術班看完了一本不外借的書:父母效能訓練

這本書和我以前念過的 How to talk so your child will listen (and how to listen so your child will talk)←好書,推! 運用了一部份類似的方法。

 

第一點,就是主動傾聽。不要急著給建議,不要急著想幫助他。主動傾聽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理由。

第二點,就是用""的感受,而不指責對方。告訴孩子這樣做,我會覺得不舒服/擔心/睡不著,但是切忌使用包著"我覺得"外衣的"你不對"訊息,孩子聽起來依然是受指責,依然會反抗。

然後,就是使用"雙贏溝通方式"。避免傳統的"有輸有贏"的溝通: 父母總是贏(權威式,子女避免講出心事),子女總是贏(放縱式,子女自私自利)。

雙贏就是利用上面兩種溝通技巧,相信孩子有解決事情的能力,讓孩子在了解情況(父母需求與自己需求)之後,一起討論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因為孩子參與討論且意見受尊重,他也會學到如何尊重父母,而且常會自己想出雙贏辦法,並且樂於去執行。


某日機會來了,我"剛好記得這件事",就試著用書上學來的技巧與田田討論。

田田彈琴彈得很不高興,我以為他太累,叫他不想彈明天再補彈,他回說沒有不想彈,但是到最後還是只彈一半就關上琴忿忿地走開。一直到躺在床上還一副悶悶不樂的模樣。我問她怎麼了,只得到"不太想說"的答案。

於是,我告訴他這個新學的方法,表示我願意傾聽(平常都沒耐性聽就直接下定論)。

接著就開始了我的父母效能實驗之旅

「可以讓我知道嗎?」

「今天小玉吃了我養樂多冰塊,他一直跟我要所以我就分他吃,但是他吃了我的又喝了兩瓶,他喝太多了...」

「所以你也想要喝...」

「我不想要喝太多,我想要一天喝一些,小玉喝了很多又一直跟我要...」

「你覺得喝太多不健康。」

「對,我不想要一次喝太多,小玉吃了我的冰又喝兩瓶,他喝太多了。」

「所以你覺得小玉喝太多了。」

「對,而且他拿筷子敲養樂多冰,又一直在我彈鋼琴旁邊吵,吵得我都不想彈了,然後我躲到沙發旁,他又跑過來坐在我旁邊,一直敲一直敲好吵,我不想要他在我旁邊,他就一直過來。」

「你覺得妹妹很吵,你想要一個人靜一靜。」

「我想要小玉到外面去。」

「所以以後你彈琴時叫小玉到外面去。」

「對,叫他到後院去吃養樂多冰,溜滑梯。等我彈完或者他吃完,我們再一起玩。」

「好,以後我們就請小玉去後院不要吵你。」

然後,田田就開心了...

不容易,但是確實有效。其中有許多很重要的細節,包括不能有時用這套有時又用"我說的就算",如此孩子會不信任父母,懷疑父母只是在"套他的話"(誰知道你會不會又亮出我說了就算的教鞭?),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越大,要他信任父母,願意跟父母討論,就要花更多的時間。(畢竟"被騙"更多年了..) 田田還算信任我,肯跟我對談...希望我能繼續練習並"記得"使用父母效能訓練。

總之,推薦這本已經出版多年的書。

 

 

在網路上找到父母效能訓練簡介連結,想知道本書大綱可以連過去看看喔。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578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