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eteen Minutes, Sicko, 和 I Am Legend 是我這個假期看的書、 DVD 和電影。沒有一個和歡樂假期有任何概念上的交集,像是戴著萬聖節的鬼面具來慶祝歡樂的新年。
在假期的最後一天,(費比恩明天要去上班了,雖然小孩下週一才開學,但是沒人幫忙帶小孩,我的假期也算是結束了。) 我也忍不住懷疑自己:這是什麼選擇啊?莫非我潛意識有自虐的念頭?
事實上,我們家所謂的假期常常只是週末假期的延長版,沒有親友可探訪,不會太過興奮。再加上 Nineteen minutes 已經續借兩次; Sicko 是朋友臨時問我要不要看,再幫她還給 blockbuster 就好;而 I am legend 是走進戲院才臨時挑的片… 所以,我要說的:是我沒有想要自虐啦,只是不小心走入了一個一點也不歡樂的世界,嗚….
好啦,回歸正題。
正題是什麼?就是那三個不快樂的傢伙啊。
Nineteen minutes (十九分鐘,作者 Jodi Picoult)說的是一個從小被欺侮到大的十七歲高中生,在校園持槍射殺了十個人,傷了十九個人的前因後果。整個故事的論調就是不斷地提醒你: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可以直接下定論的事,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樣。
身為母親,我能夠感受到沒機會看孩子成長的父母的悲傷哀痛,也能感受到向來體貼心細的兒子忽然成為自己不認識的殺人魔,身為父母的絕望與心痛。同時,透過 作者,對於美國高中的 popular 小團體,我又有了不同角度的認識。雖然站在校園偶像的地位,他們不是真的 popular,他們必須貶低他人來突顯自我,他們其實只是沒有自信的極致。
和姊姊的守護者(同一作者)一樣,結局又是:啊~
值得推薦。
再來是 Sicko ,(導演 Michael Moore,得獎作:華氏九一一) 探討的是美國醫療保險的問題。
因為和住在美國的我們切身相關,加上最近我又因耳後囊腫 (醫生只有觸診就下的定論) ,下巴也疑似有硬物,整個左側下至脖子都怪怪的。求醫過程中,深深感到在這裡生病看醫生的不便,以及病情拖延誤診可能性之高。感觸甚深,決定另設主題。
最後,是被費比恩騙去看的 I am legend 。根據他的情報,這是一部描述 “地球上” 只剩下一個人的故事…
大頭啦!是 “紐約市” 只剩下他一個人好嗎?早知道你的英文閱讀能力有問題…
其實是地球或紐約市,都沒關係。讓我不滿的是:這部片裡有我最討厭的怪物!像法櫃奇兵裡的木乃伊兵團,用我最討厭的 “忽然衝出來嚇人” 的方式,一再地出現。
更扯的是,我們因為遲了二十分鐘,想說去掉片頭廣告,時間應該差不多。買了票就衝進去,看到IMAX廳,3D 的耶,好棒。開心地趕緊摸黑找位子坐下,過了二十分鐘,咦?男主角死了?再過一分鐘,啥?電影結束了?
牛的,我們進錯廳了啦。怎麼辦?已經距開場四十分鐘了,下場開始要半小時後…天哪,難道我們稀有的,寶貴的兩人約會時間,竟然要餓著肚子在戲院耗三個小時,只為了看一部 “完整” 的電影?
那可不成。於是,我們跑去正確的小廳,坐下來看已經知道結局的電影中段(厚,畫面真小,畫質真爛,不如回家用我的十七吋 laptop 看 DVD),看到最後二十分鐘,我們再回到 IMAX 廳,片頭廣告剛好開始…
就這樣,我們 “只” 多花了一點時間, “只” 多跑了兩趟,就 “順利的” 把電影 “由後到前” 看完了。
厚,有沒有人這樣看電影的啊?腦袋都快打結了好嗎?
導演本來就設定兩個時間,以前後跳播的方式編排電影,再加上我們自己 “跳播” 的三段,真的是夠了….
噢,忘了說,這部片劇情並不新奇 (人類自己創造的東西滅了自己) ,嚇人方式也很老套 (雖然我還是被嚇到) 。不喜歡血腥恐怖如我,不推薦。喜歡血腥恐怖的人,也不推薦 (相較之下又不夠看) 。
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曾在紐約求學,想看看沒有人煙,荒廢了的紐約市容(男主角在紐約街頭打獵是我唯一覺得有趣的片段),倒是可以租片來瞧瞧啦*…
* 其實網路上已經有人提供影片,可以免費觀賞了…詳情請查google: free online movi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