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185 (2).JPG

我一直相信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性,同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獲得相同的成效。所以我雖然樂意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與方式,卻不想效法市面上的親子文章那樣給予建議,因為我實在不願意再給已經精疲力竭的現代父母更多的 "注意事項" 。

但是我今天真的有一個非寫不可的衝動。

因為我在家有青少年的臉書社團又看到了 "青少年腦部發育" 的分享文。

這其實不是新聞,至少十年前我就讀過相關報導,另外還有前額葉到了22歲才會成熟,但是飲酒會抑制前額葉成長。所以有些18歲或更早就開始大量喝酒的人,前額葉沒機會成熟,一輩子就是沒有自制力、衝動不成熟啊!( "所以..." 後面這段是我自己下的結論啦!)

我雖然不懷疑醫學研究的結果,但是我一直很疑惑,一直到三個世代之前,人們大都是十幾歲就已經開始工作養家,20歲之前就結婚生子的,怎麼人類沒有被歷代不成熟的少年父母給毀滅呢?

 

一開始,我的推論是三代同堂,因為有長輩在家主持,孩子是給比較成熟的祖父母教養,所以少年父母不會造成下一代的損傷。

但是在我的孩子步入青春期,觀察四周的孩子,我慢慢發現:這不是事情的全貌。

我曾經在一本自學的書中讀到,"青春期" 這三個字其實是近代 "工廠式教育系統" 下的產物。

因為孩子脫離了真實世界的生活,所以在需要建立自我變為成人的時候,脫離了自然的軌道,進入另一個抽離的角色。

很多人都說,孩子的叛逆再大一點就好了,那是因為他們終於進入大學,開始料理自己的生活,承擔照顧自己的責任,回歸了自然的軌道,終於完成了人生的成長階段。

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晚成熟,因為父母也開始發現學校似乎是有那麼點問題,從早年的完全不介入學校,開始一步步進入國小、國中、高中,一個不小心走火入魔,連孩子上了大學、甚至研究所都還要去幫忙料理一切,承擔責任,所以這些子女沒有機會回歸自然的軌道,導致他們更晚、甚至一輩子無法變成有擔當的大人。

以前我不願意寫出來,因為我知道自學這條路真的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走的。但是這些日子在青少年版觀察各家父母教養孩子的分享,我赫然發現,不需要自學,在學校教育系統下,父母還是可以教導出順著自然軌道成長的孩子,避開 "青少年問題" 這個 "時代的產物"。

但是,這得從小做起。

 

簡單說來,就是 "讓孩子從小承擔真實的生活責任"。

進一步延伸,就是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

這個訓練的過程,絕對不能交給外人,只有父母做得到。

因為你的孩子有多成熟,看著他長大的父母最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把孩子送去的各種學習團體,負責人為了要避免孩子受傷的責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避開所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事物。

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學到的 "負責" 與 "能力" 是設計出來的,和真實世界是分離的。

孩子的真實世界看起來如何?舉例來說,小孩大概四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練習拿水果刀切比較軟的蔬菜水果。

接下來,可以讓他洗碗,除了教他,還要放手讓他做,洗不乾淨也沒關係,碗盤破掉幾個,洗得滿地是水也要忍耐 (當然要繼續指導),告訴他這是家裡每個人應該分擔的責任,讚美他的每一個進步。

然後,可以慢慢提供不同的責任:整理房間、洗衣服、擦地板、擦窗戶、倒垃圾、準備餐點等等。

這個過程要持續,最大的困難點是父母能不能在孩子負責的時候降低標準,給予時間讓孩子進步 。(視孩子成熟速度,可能要好幾年喔!) 還有要有承受財物損失的心理準備:包括杯碗瓢盆,地板刮傷,衣服洗壞/烘到縮水,水電費暴增等等。

有時候,你會發現生活忙到沒有辦法讓孩子練習承擔責任,因為你需要效率,因為你沒有時間收拾新手的善後。這時請你一定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有什麼事情比讓孩子在承擔真實責任當中成長這件事還要重要?

沒錯,這些事他們長大後都做得到。但是重點在於現在從這些生活經驗中一點一滴養成的 "我可以" 的 "真實習慣" 和 "成就感" ,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成 "責任感" 。比起到了青少年階段才要求他們 "有責任感" ,或送去什麼領導營、生活營,還不如從小 "讓生活變成習慣" ,讓他們明白生命並不是只有各種設計好的學習,和辛苦學習完父母犒賞的享樂。

這樣負責任長大的孩子,他明白生活不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是成績好飯菜就會煮好、家裡就會乾淨。如同古代學徒總要先做許多雜務,到最後才能學到高深的武功或精湛的技巧,時間與生命累積的謙卑,不是苦讀、考試高分、甚至認真做幾份精彩的報告這樣的經驗所能取代的。

 

你該負的家庭責任沒做完,不要去做功課。” 和 “你做完功課,再去完成你的家庭責任。”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訊息。

第一個訊息讓孩子知道我如果想完成功課,我得先將自己該負擔的家庭責任完成。

第二個訊息告訴孩子,我的功課最大,如果做不完我就可以免除其他的責任。

那一個訊息會讓孩子比較有效率,對自己的事情更負責?

第二個思考方式一旦成形,到了青少年時期再用 "你已經這麼大了,有空就該幫忙一下" 來期望他們改變,當然會造成各種衝突。因為此時他們不但要面對外在龐大的課業活動壓力,還要面對自身的成長和社交學習,既然已經習慣生活瑣事不是我的事,只要做功課一切就與我無關,怎麼可能開心地接下額外的責任?

 

想要避免青春期的衝突,其實就是讓孩子沒有機會踏入青春期。

從小慢慢培養,到他們肢體能力與大人相同時,他們可以承擔的生活責任也可以和大人相同,直接讓他們做個負責任的大人

當然,不是製造一個童工,把所有的家事都丟給小孩。而是適當地與他分擔,並且在他沒空時,支援他!(對,反過來,不是他來幫忙,而是我們去幫忙她 "原本該做的事" )

先苦後甘不就是如此?孩子因為父母幫忙 "他原本該做的事" 而心存感謝,而不是反過來在休息時間被叫去做 "不是他份內的工作" 而心不甘情不願。

如果用 "學校生活這麼忙" 為理由,而幫他們做了所有他份內的家事,請問,他們到了大學會比較不忙嗎?高中要申請大學沒空?那大學要不要申請研究所?畢業之前要不要找工作?上班之後呢?什麼時候才叫做不忙?父母要為他們承擔到什麼時候?**

這麼做絕對不是要剝奪孩子無憂無慮的童年,做家事本來就是生活的根本,而且因為是人生一輩子必須面對的事,所以更應該直接融入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現在選擇讓將來離開學校就消失的~上課社團寫作業考試~成為孩子唯一的青春回憶,將來再來為孩子拒絕長大負責任而頭疼不已。

當他們每天過的不是只有抽離的校園生活,還包括了自己分內的家事,與家人同住時就逐步習慣了自己生活的能力,直接看到踏踏實實的生活是什麼,感謝父母都來不及,又怎麼會有青春期少年自私到父母想斷絕關係的行為出現呢?

 

 

**即使再繁忙,自己的房間還是可以整理的,專家都說過,做不同的事就是一種休息,孩子學習消耗的是眼力腦力,做家務是一個轉換,絕對比用手機玩電動更加休息放鬆。

**其他實戰經驗分享: 臉書201708教育書籍

arrow
arrow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