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天在Santa Clara Convention Center 要舉辦四年沒辦的大愛人文之夜,主持人是千里迢迢由台灣趕來的大愛新聞台主播倪銘均。
很令人欽佩的是他沒有安排旅遊,卻待在慈濟北加會所,一連幾天辦了好幾場座談會將他在慈濟的經驗與心得與大家分享。
我參加了兩場,一場是歡迎會,由倪銘均、潘麗麗以及萬芳一起上台和我們分享。第二場是為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舉辦的座談會(我錯過的還有親子座談會、志工大愛分享)。
他提到利用部落格當作個人資料庫,包括讀書心得與生活上的感動。我很欣賞他的做法:先求有,再求好。因為他的工作很忙碌,沒空慢慢字斟句酌地寫稿,但是只要寫下來,日後都能再回來搜尋。
我雖然無法和新聞主播的忙碌相比(打混的時間多很多),但是總覺得時間被切割的很瑣碎,加上現在帶著孩子自學,要完整地寫下心得很不容易,記性衰老的步調卻走在年歲之前,生活中許多感動也就隨風而逝,倪主播的這個分享有如一道響鐘,讓我跳出了"不願隨意發文"的束縛,自以為是"寧缺勿濫",卻失去許多可以留下的回憶。
因此我決定開始"寧濫勿缺",即使是只是個人的芝麻小感動,也是生活的一部份,要盡可能留下值得的紀錄,文字方面就再說吧。
今天的人文志工座談會,看到了倪銘均主播以志工身分到四川地震賑災的一段新聞影片,看著失去兒子的母親問志工:「學校不是很安全的嗎?」我照例無法克制地淚水盈眶。看著聽著倪主播的分享,我問自己當初想當志工的一念心在哪?我一直以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花大錢去享受遊樂帶來的歡樂,遠比不上助人的喜樂。會走上人文志工,不是因為我的文筆有多好,而是大家都在忙著服務他人,這種似乎沒有真正去實踐服務他人,卻又得花上更多時間的工作非常缺人。
我也曾再三質疑自己,這是我要走的路嗎?我能撫慰他人嗎?
之前我寫了一篇"佛陀與上帝"闡述自己的心情,沒幾天就有一位師姊因為我要捐一束由台灣帶來的頭髮,有了機緣與我聊聊天,一談之下,把我對"水懺念佛"以及佛經的疑慮都解開了。在他的話中,我得到了與我思想的印證,其實一切就只是真理的追求,端看個人如何去解釋。
所以我再度面對逃避了一陣子的見習委員身分,當初我不就是因為慈濟前人鋪好了平台,讓我們得以輕鬆走上服務利人的行列,所以歡喜地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因此我找到機會排出時間去參與座談會,ㄧ方面也是希望逃避一陣子的自己可以重整心情,並且藉由更了解這次的特別來賓倪銘均、潘麗麗和萬芳,讓自己周日承擔的新聞稿不要太漏氣。感恩種種機緣,讓我藉著參與獲得更多。
不論未來是否成為慈濟委員,慈濟志工給我的感動總是ㄧ再把不喜受拘束的我吸引回來,我要繼續走在在這條大愛的道上,宗教不再是個問題,因為我知道愛是唯一的出路。
2015後記:重生之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