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養雞之前,大將軍就一直重複問我們一個(他認為)很重要的問題:「但是雞死了要怎麼處理?」

塑膠袋包一包丟到垃圾桶啊?不然要為雞修個墳墓嗎?

知道有生必有死,所以「養老送終」是成為雞主之前就有的心理準備。

沒有心理準備的是:要幫雞「動手術」這件事。

 

 

******插播:這篇文章寫到一半,出現了另外一個沒心理準備的終極挑戰~野生動物襲擊事件,家裡最美的小白雞被「整碗端走」… (R.I.P. Swan*******

 

大貓生性認真,對雞不熟,原本不會貿然行動,因為朋友在養雞,才跟著一起參加4H社團的家禽小組,由「寄養」起步。(養雞人家

其實參加社團從小組活動學到的並不多,大部分的知識來自在社團裡認識的養雞朋友們。

養雞就像養小孩,小孩會生病,雞當然也會生病,只是生的病不一樣。
@寄生蟲 

雞身上容易有寄生蟲,所以要常常抱起來檢查脖子四周和翅膀下方(腋下),看看有沒有爬行的小蟲。夏天天氣熱,則要注意雞屁股上的毛有沒有沾到糞便,蒼蠅會在上面產卵,如果沒有及時清除,孵出來的幼蟲會吃雞肉,造成腐爛、感染甚至死亡。

聽起來很可怕,不過不用太擔心,只有拉肚子的雞、或生病/衰老而常常坐下來的雞會沾到糞便,所以這不是太常發生的事。

@雞冠與雞尾 

另外,還要觀察雞冠顏色,如果太蒼白,就表示有貧血的狀況,可能是生病或營養不良,需要特別注意體內是否有寄生蟲在掠奪雞隻攝取的營養。

雞的尾巴也是觀察健康的指標之一,雞的尾巴一般是驕傲地翹著,因為尾巴連結中樞神經,如果尾巴下垂,就表示身體已經無力將尾巴撐起,需要特別照顧,不然接下來可能就會衰弱到只能坐著。

我家的Eggy去年在我們返台回來之後,不知為何發生尾巴下垂的現象,我們使用液體的雞隻專用維他命(或兒童維他命),滴幾滴進入飲水中,過了幾天後就逐漸好轉。猜測是不太敢用防鼠餵食器的Eggy平時都吃我們每天早上放在外面的一小盒雞飼料,原本放在外面是要讓比較弱的Fluffyball不須進入雞舍也有東西吃,大概我們返台時少了這一小盒,幾周下來她就餓到營養不良。

@動手術:Bumblefoot 

接下來,最弱的小黑烏骨雞Fluffyball忽然「掰咖」了!

上網查都說可能是Bumblefoot,一種可能致命的細菌感染。可是她的腳底沒有腫大發炎的症狀,只是踩下去似乎會痛,飲食也還正常,但是弱上加弱,她被其他的雞欺負得更慘了,所以我們決定把她單獨隔離。

既然所有指標都說是Bumblefoot,我們開始研究這種雞隻常見外傷感染症狀,然後驚訝地發現,完全沒有跛腳的Yolk,竟然兩隻腳都受傷感染了!

這種感染會在雞的腳掌內產生一種像雞眼的硬核,有時沒有硬核,只有粘絲,外表則有一個黑黑的結痂覆蓋,腳掌則會隨著感染加重而越來越腫大。不管有沒有硬核,都得將黑痂切開,把裡面的感染物去除。

於是,看了幾個Youtube影片之後,「田田與大貓密獸醫診所」隆重開張了。(大貓一向主張可以自己做就自己來,更何況這可是難得的科學實驗課啊…)

推薦參考資訊

我們到藥局買了消毒藥物與消毒棉片、彈性繃帶,拿著修剪指甲的小剪刀就開始了第一次手術。

Yolk的右腳腫得很大,不知道是硬核太大還是沒有硬核,我們沒有如影片所述,將黑痂連硬核一起拔出,反而把黑痂拿掉後,挖了半天只取出一些感染的黏絲。

可憐的Yolk被我們折騰了兩個小時,兩位密醫輪流上陣,都無法找到硬核,最後我們只好宣告放棄,幫Yolk包紮起來,等兩天後看看狀況再說。

兩天後換藥,看到傷口再度出現感染的硬痂,證實手術失敗,我們決定「應該是刀片不夠銳利,無法順利挑出感染物」,於是我上網訂購手術刀~

IMG_9233.JPG 

是的,一把刀身配二十個刀片,一次手術一把,我們開刀開上癮啦?才不是呢,因為這是最便宜的搭配啊…(其實更便宜的是一把刀身配一百個刀片~只要多花美金一元,可是我要那麼多刀片幹嘛啊?)

第二次手術在一周後,這次屋外溫度涼爽,不像上次高達九十幾度。我們再度把雞放到桌上,先進行另外一隻腳的手術。

這隻腳感染比較輕微,我大概花了四十五分鐘,清潔了感染部位,包紮完畢。兩天後拆開檢查,傷口部位紅潤,感染似乎已經消除,再換幾次藥,這隻腳應該就好了。

算算下周再把上次失敗的手術完成,我們就有三次手術經驗了耶!密醫診所可以正式對外營業囉…

@密醫的小提醒:

要避免雞隻腳底感染,盡量保持環境沒有尖銳物,定期檢查雞隻腳底,有傷口就立刻擦藥喔。

 

(手術過程沒有任何相片,因為小玉怕血,逃得遠遠的,我負責切割清潔,田田得抓住Yolk不讓他亂動…大將軍則在公司上班,沒有攝影師啊~)



arrow
arrow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