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 (a)-a  

談到自學,幾乎每個人都問過的問題中,除了「社交迷思」,其實還有一個必考題,那就是:「你要自學到什麼時候?」或者「你會回學校嗎?」

對於大部分的朋友,我會回答:「看情況。」

但是真正明白我自學理念的朋友,都知道我根本沒打算送小孩回學校。

因為我一點都不懷念和大家一起被關在學校的回憶。(我喜歡我的老朋友,但不需要學校的加持

@個人恩怨

從小到大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念書,將來要做什麼~單「蠢」又沒見識的我唯一知道的是,一、不要變成高中熬電話粥時、爸爸恨鐵不成鋼的:「將來去當工廠的女工」。二、沒考上大學人生就是黑白的。

所以我只好一路過關斬將,並且在過程中尋找小確幸來自我娛樂,卻不知道我在學校究竟學到了什麼了不起到非得一週花四十個小時困在同一個地方的東西,我們的生命真的需要這麼多制式的、填塞的知識嗎?

有人說學校不只是課業,還有同學、社團等等。但是同學和社團畢竟是因應這一群學生集體活動而產生的,在公立學校成立這一百年之前的數千年人類歷史當中,人類並不需要同學和社團來學習社交與活動能力啊。

更不幸地,雖然我遇到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好老師」,但是真正對我的人生有所啟發的?抱歉,從缺!我從不曾崇拜或欽佩任何人(包括歷史偉人),就這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地長大了。

或許我就是那種雖不惹人討厭但也不討人喜歡的隱形小孩吧?

也有人真心喜歡在學校風光的日子,所以選擇送小孩去上學。青菜蘿蔔各取所需,我只知道我從國中起就開始叛逆,和當時所謂的壞孩子鬼混,還好我媽媽深諳放風箏的道理,一收一放讓我找不到剪斷風箏線的理由,幸運地「轉學歸正」,也這樣上來了。不過,依照當年壞孩子的定義,現在的孩子大概一半以上都可以算是幫派份子了吧

總歸一句,我是制度下的幸運者,我也相信我有能力讓我的孩子在制度下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我的孩子真的非要經歷這種制度、擁有這種成功,人生才會圓滿嗎?

@學習自助餐

美國的學校正在朝著亞洲學校的方向前進,班級人數增加,以評量為基準教學,但是舊的活潑基礎還在。剛從亞洲過來的父母會覺得相較之下,「好活潑、好棒!」我也走過「叫好」這段路。但是慢慢地我才發現,其實這些展現在父母面前很活潑的成果,大部分並不是我們以為的創造力,而是優秀的教師們在框架中努力發展的經驗累積,要孩子依樣畫葫蘆出來的結果。

學校的框架不但存在,而且材質越來越硬,彈性也越來越差,有些優秀的教師在各種行政壓力之下,乾脆離開學校到外面發展。公立學校就不用說了,十幾年前要No child left behind,現在又要Common Core,有能力的家長不是課後找優秀教師補習、就是選擇送入私校。

然而送入私校也不保證會遇到合適的老師,自學家長如果無法勝任某些科目指導者的角色時,可以使用網路資源、聘請能勝任的人來協助,自由點選「學習自助餐」,不但比私校便宜,更不受限於學校師資限制~運氣好遇到好老師,運氣不好就祈禱明年會更好~可以依照需要、想要的做出選擇,如果試了不喜歡,還可以隨時改選其他更適合自己的老師或方式。

@送回學校

一路走來,其實不是沒動過送小孩回學校的念頭,每次被小天兵氣到七竅生煙,甚至涕淚縱橫,我除了喟嘆自作孽不可活,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當然也會想把她扔回學校!有一次甚至心一橫、帶著各種證明文件,車一開就到學校準備註冊了;來到學校停車場,才發現這天是退伍軍人節,學校放假兩天

那天鍛羽而歸,回到家我把車停在外面,在車內打電話給另一位台灣來的自學媽媽訴苦,獲得了實質的建議和安慰。電話掛上,車庫門一打開,姊姊很緊張地告訴我:「某某某說學校很滿,短時間應該進不去」原來同時間姊姊在家上網和鄰居放假的小孩聊天...

我真心想送妹妹回去學校嗎?當然不是啊。

在家裡遇到的問題,不會到了學校就迎刃而解,妹妹不喜歡的是寫作業,而我不喜歡的是她的態度。姊姊在學校上到三年級,我們都知道在學校寫的作業單加上回家作業,絕對比在家自學的多,更浪費了很多時間學習忍耐、等待與服從(不是這些特質不重要,而是學校培養出來的不是真正的忍耐、等待與服從)。

而且,送到學校之後,我還是得面對她回家後的態度問題。

回學校對我們而言,是不得已之下才會做的選擇啊。

看到妹妹喜歡流行、易被朋友影響的個性,我常思索如果不能自學該怎麼做?感謝上帝讓我們母女倆同時接受救恩,最近也參加了基督教自學學校Live Oak Academy的說明會,預作「天有不測風雲」的準備。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我的想法很確定,但是我還是祈求上帝的旨意,願主帶領我們,走祂所預備的道路。自學多久,就任憑上帝決定吧。

 

寫完後搜尋到一篇英文的 How long will you homeschool your children果然是一個必考題啊~這位媽媽是抱著「走一年算一年」的心態走下來的。令我驚訝的是,我們同時寫到忍耐、等待與服從(紀律),她的文章中多了一項「原諒」,(Tolerance, discipline, forgiveness and patience)這不是從文章中學到的教條,也不是不熟悉的人之間「過了就算了」的睜隻眼閉隻眼,而是面對最容易起爭執的親人,在自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磨出來的、真正內化的態度啊。(點上面的英文篇名就可以連結閱讀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學 common core 親子教育
    全站熱搜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