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校除了教育小孩,行有餘力也不忘教育家長。讓在茫茫育兒資訊大海浮沉的父母們,能有塊浮木能抓。

參加了小玉幼兒園以及中文學校的子女教養訓練課程之後,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在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家長們,開會時的氣氛也天差地遠、大大不同。

在小玉幼兒園裡,我是少數的外國人。每次演講者丟出一個問題,只要是與我們相關的,舉手發言的人是此起彼落,現場笑聲不斷,歡樂的氣氛常常讓演講拖到逾時。

在中文學校裡,聽講的一定是懂中文的父母。每當講者提出一個問題,通常得到的回應是滿室的靜默。凝重的空氣考驗著主講者的氣氛帶動技巧。即使聽眾心中充滿著疑問,那隻想要舉起的手還是猶豫不決,彷彿上了千斤的枷鎖,怎麼也舉不起來。如果非問不可,也最好能拖到在會後私底下再問。

與美國朋友閒聊時,我曾經提到,再我當學生時上課是不能說話的,更有些老師即使她教錯了,學生也不能提出糾正。不用說,她聽得目瞪口呆。

事實上,我還記得以前踴躍發言的同學,很容易被標籤為愛表現,拍馬屁,找麻煩之類的。

同樣的年紀的家長,文化教育差異的烙印,卻是一生難以磨滅的。

看到中文學校的講者紮紮實實地講了兩個小時,與幼兒園講者兩小時中有一小時是問答時間。要我上台演講,我一定找老美聽眾。(至於她們聽不聽得懂就是另外一回事啦)

而台下的自己,卻仍在為那隻沉重而難以舉起的手臂努力解銬中。

不知道新一代在自由學風下長大的台灣小孩,是否開會態度有所進化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