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的房子 (6/20加註:發文後兩週發現其實還是有緣的)

這陣子除了期末將至,學校活動比較多,大公雞也在日前(終於)換了新工作,讓我們一直斷斷續續的購屋之旅又展開了新的一頁。

 

新工作地點離目前居處約一百多公里,一路超速也要五十分鐘,加上油價狂飆,我們遂動了南遷的念頭。

 

找房子的苦水一路走來,也快吐成一條河了。有興趣回顧請看這裡:選學區有感貓眼看次級房貸風波

 

 

基本上,我們看房子多是紙上談兵。大部分都是在網路上挑好幾間,再找仲介幫我們約好時間看房。(當我們的仲介真輕鬆,只要負責打電話和拿鑰匙開門…)


這次再度回到最基本的挑學區。我們四處搬家找房子歷時數載也有了一點小心得下面這段提供給在美國不知如何找學區的人參考一下


先打聽幾個評價尚可的地點,在 ziprealty 的網站上過濾篩選之後找出學校名稱(有些售屋資訊會提供),再上 greatschools.net (看分數、人種比例、老師年資分佈、各年級分數、家長回應等) California school ratings (家長教育程度) 還有 DataQuest (比Greatschools更詳細的分類資訊 )選學校。接著到入圍學校的網站找學區地圖,到 zillow 找學區內的待售房屋,最後再度回到 ziprealty 看房子資訊。

 

總之,在我努力搜尋、交插比較之下,終於擇定了一區。

 

矽谷地區房價原本就比我們住的地方還瘋狂,而且最近似乎才開始下跌。我們很實際地降低了對房子的要求:芳齡五十的房子不算老 1300 sqft 的房子也不算小,只要被套牢後 (我一直認定房子絕對會再跌)可以住個十幾年,不需要為學區搬家即可。

 

上週日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去實地探訪,熊熊看上一間不老不小房,就出手了。

 

這是我們到加州後第二度出價第一次沒人競價,純粹屋主惜售,沒買成 (好佳在…) 這回可不同了,竟然共有三組人馬競標。我們一來財力有限,二來行事保守,三來看衰房市。所以物競天擇很自然地,再度槓龜。

 

 

這次我們選的區,白人再度佔多數。我的理由很簡單:我不想孩子在一堆只注重成績的亞洲孩子中成長,我希望他能學到學習的快樂。而這些,是很難在一個以考試成果為重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

 

我沒說,朋友也不懂。一位朋友就 再度(她忘記自己說過了) 搬出她的好野朋友的香蕉小孩故事。故事很簡單:那位好野媽媽很後悔在有錢後搬到超豪華白人區,因為和老大有一段差距的老二,長成了純種的香蕉。我知道她的好意,可是,我無法認同她的觀點。

 

照這種說法,所有在白人居多的學校就讀的那些(不住在加州的)華人子弟,將來都逃不過成為香蕉的命運囉?

 

我認為孩子對父母文化的認同與否,出在父母身上。如果這位媽媽自以為住白人高級住宅區,交白人朋友就高其他華人一等,潛移默化的身教結果,孩子自然不會認同自己的膚色。

 

事實上,我發現這個香蕉觀在加州很盛行,特別是一到美國就在加州定下來的華人。當我表達了想找個 人種比例比較正常的學區,就會看到 崇洋媚外” “將來一定會後悔的眼神。

 

拜託,這裡是美國耶。自己不懂別人文化,也懶得花心思去參與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剝奪孩子的機會呢?天知道我們才是(東)洋和外(國人)啊?田田一歲時在媽媽教室裡,曾有個媽媽指著她對大家說:「看!她好可愛,好像洋娃娃,不像是真的…」因為,我們是唯一的 “洋人”啊…

 

還有一位媽媽是中學時移民的,她躲避白人區的論點則是:老美對孩子的管教很鬆,認為孩子要為自己負責,所以和白人在一起,小孩會很難管教。

 

可是,這不就是父母該做的嗎?從小架構好孩子的正確價值觀,教導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從錯誤中學習。至少孩子還在身邊,而不是讓他們到了大學,離了家,才忽地放手,說:你長大了,要為自己負責

 ...............................................

一不小心又開始嘮叨了...

 


反正,找房子就是我這陣子上網的主要工作,上網看完房子。剩下的時間還要拼 Desperate Housewives (我很不喜歡"慾望師奶"這個翻譯) ,好不容易已經到第三季的一半囉。以前覺得 "慾望城市" 好看,現在遠離單身生活,看著一群有錢的家庭主婦,在一條罪犯群聚的高級住宅區,上演的種種婚姻愛情故事,覺得更有親切感更重要的是相較之下自己的 desperate 似乎也沒那麼 desperate 了。

 

忍不住胡思亂想:幾十年後會不會有吸引我的 慾望阿嬤上演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